- 定做培養(yǎng)基/定制培養(yǎng)基
- 顆粒培養(yǎng)基
- 標準菌株生化鑒定試劑盒
- 預灌裝即用型成品培養(yǎng)基
- 2025年版中國藥典
- 促銷/特價商品
- 院感/疾控/體外診斷/采樣管
- 樣品采集與處理(均質)產品
- 按標準檢索培養(yǎng)基
- 模擬灌裝用培養(yǎng)基
- 干燥粉末培養(yǎng)基
- 培養(yǎng)基添加劑/補充劑
- 生化反應鑒定管
- 染色液等配套產品
- 對照培養(yǎng)基/標準品
- 實驗耗材與器具
- 生化試劑/化學試劑
- 菌種鑒定服務
行業(yè)動態(tài)
您現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行業(yè)動態(tài)
《自然》子刊:蛋白質結構預測新算法可大幅提高預測效率
[所屬分類:行業(yè)動態(tài)] [發(fā)布時間:2023-10-11] [發(fā)布人:邵玉倩] [閱讀次數:] [返回]
《自然》子刊:蛋白質結構預測新算法可大幅提高預測效率
作者:張佳星 來源:科技日報
山東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jlkcpj.cn
10月9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旗下子刊《機器智能》發(fā)表了百度飛槳螺旋槳聯合百圖生科研發(fā)的文心生物計算大模型的一項成果,在這一模型中,由于創(chuàng)新了人工智能的訓練方案,蛋白質結構預測時間被大幅縮短。
該論文顯示,當前蛋白質結構預測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如AlphaFold2(阿爾法折疊2),在預測蛋白質結構之前需要做一個前置工作,就是搜索蛋白的同源進化信息,這一工作比較耗時,需要幾十分鐘甚至更久。
為了在準確的前提下提高預測效率,文心生物計算大模型研發(fā)團隊提出了全新的算法訓練方法,他們首次利用自監(jiān)督學習范式,通過3億數據預訓練了一個具有數千萬個初級結構的大規(guī)模蛋白質語言模型。
“自監(jiān)督學習獲得的模型與AlphaFold2的基本組件相結合,可以將此前的耗時環(huán)節(jié)直接省略掉!毖邪l(fā)人員介紹,由于預先訓練了蛋白質語言模型,人工智能在預測前已經掌握了蛋白質的構象規(guī)則,因此無需再學習同源蛋白的進化信息,就可以直接從一級序列預測三維結構。
論文還對文心生物計算大模型的這一算法新策略進行了驗證。以門蛋白7et2_H(蛋白長度697)的結構預測任務為例,用AlphaFold2預測其結構需要1280秒(超過21分鐘),而文心的新算法策略只需要11秒就完成了任務,速度提高115倍。
全新的算法策略不僅能更好適配到蛋白設計、大規(guī)模虛擬篩選等需要頻繁預測蛋白結構的任務中,且在多肽、抗體、納米抗體等與大分子藥物設計更相關的高可變蛋白場景上,效果也較優(yōu)。
這一算法還被應用于業(yè)界公認的抗原抗體匹配的任務中,為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準確預測了抗原抗體對接面,預測的復合體構象與真實實驗值的重合度高于主流蛋白結構預測模型。
據介紹,該模型已經落地國家超算成都中心,通過超算平臺賦能川渝地區(qū)蛋白領域的科學研究項目。此外,目前已經應用于多肽藥物設計,驗證多肽藥物設計有效性等方面,助力更高效的蛋白分析,以提高大分子創(chuàng)新藥的探索效率。
(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可后臺聯系刪除。)
作者:張佳星 來源:科技日報
山東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jlkcpj.cn
10月9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旗下子刊《機器智能》發(fā)表了百度飛槳螺旋槳聯合百圖生科研發(fā)的文心生物計算大模型的一項成果,在這一模型中,由于創(chuàng)新了人工智能的訓練方案,蛋白質結構預測時間被大幅縮短。
該論文顯示,當前蛋白質結構預測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如AlphaFold2(阿爾法折疊2),在預測蛋白質結構之前需要做一個前置工作,就是搜索蛋白的同源進化信息,這一工作比較耗時,需要幾十分鐘甚至更久。
為了在準確的前提下提高預測效率,文心生物計算大模型研發(fā)團隊提出了全新的算法訓練方法,他們首次利用自監(jiān)督學習范式,通過3億數據預訓練了一個具有數千萬個初級結構的大規(guī)模蛋白質語言模型。
“自監(jiān)督學習獲得的模型與AlphaFold2的基本組件相結合,可以將此前的耗時環(huán)節(jié)直接省略掉!毖邪l(fā)人員介紹,由于預先訓練了蛋白質語言模型,人工智能在預測前已經掌握了蛋白質的構象規(guī)則,因此無需再學習同源蛋白的進化信息,就可以直接從一級序列預測三維結構。
論文還對文心生物計算大模型的這一算法新策略進行了驗證。以門蛋白7et2_H(蛋白長度697)的結構預測任務為例,用AlphaFold2預測其結構需要1280秒(超過21分鐘),而文心的新算法策略只需要11秒就完成了任務,速度提高115倍。
全新的算法策略不僅能更好適配到蛋白設計、大規(guī)模虛擬篩選等需要頻繁預測蛋白結構的任務中,且在多肽、抗體、納米抗體等與大分子藥物設計更相關的高可變蛋白場景上,效果也較優(yōu)。
這一算法還被應用于業(yè)界公認的抗原抗體匹配的任務中,為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準確預測了抗原抗體對接面,預測的復合體構象與真實實驗值的重合度高于主流蛋白結構預測模型。
據介紹,該模型已經落地國家超算成都中心,通過超算平臺賦能川渝地區(qū)蛋白領域的科學研究項目。此外,目前已經應用于多肽藥物設計,驗證多肽藥物設計有效性等方面,助力更高效的蛋白分析,以提高大分子創(chuàng)新藥的探索效率。
(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可后臺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