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做培養(yǎng)基/定制培養(yǎng)基
- 顆粒培養(yǎng)基
- 標準菌株生化鑒定試劑盒
- 預灌裝即用型成品培養(yǎng)基
- 2025年版中國藥典
- 促銷/特價商品
- 院感/疾控/體外診斷/采樣管
- 樣品采集與處理(均質(zhì))產(chǎn)品
- 按標準檢索培養(yǎng)基
- 模擬灌裝用培養(yǎng)基
- 干燥粉末培養(yǎng)基
- 培養(yǎng)基添加劑/補充劑
- 生化反應鑒定管
- 染色液等配套產(chǎn)品
- 對照培養(yǎng)基/標準品
- 實驗耗材與器具
- 生化試劑/化學試劑
- 菌種鑒定服務
行業(yè)動態(tài)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網(wǎng)站首頁 >> 行業(yè)動態(tài)
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組蛋白酰化修飾的功能差異
[所屬分類:行業(yè)動態(tài)] [發(fā)布時間:2022-6-7] [發(fā)布人:網(wǎng)站管理員2] [閱讀次數(shù):] [返回]
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組蛋白;揎椀墓δ懿町
作者:劉濤等 來源:《德國應用化學》
山東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jlkcpj.cn
北京時間5月30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羅小舟課題組和北京大學劉濤課題組、劉小云課題組的合作成果發(fā)表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研究團隊基于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創(chuàng)造了含共翻譯修飾(Co-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CTM)核小體的釀酒酵母菌株,進一步揭示了真核生物中不同類型組蛋白;揎椀纳飳W功能差異。
趙英明課題組2011年在Cell雜志上首次報道了巴豆;揎椀拇嬖冢谥蟮臄(shù)十年里,這一修飾已然成為了真核生物翻譯后修飾領域的研究熱點。巴豆;揎椗c乙酰化修飾密切相關,這是因為該修飾作為基因轉錄激活的標記,與乙;揎楊愃,都是酶參與調(diào)控的修飾過程,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同的修飾/去修飾酶。然而,研究表明巴豆;揎椏赡艽嬖诓煌谝阴;揎椙疑形窗l(fā)現(xiàn)的生物學功能。由于缺乏在組蛋白特定位點引入不同;揎椀难芯抗ぞ,研究人員將目光瞄準了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該技術通過與宿主生物正交的氨酰tRNA合成酶/tRNA對,將帶有特定;揎椀姆墙(jīng)典氨基酸(即CTM氨基酸)編碼到宿主目標蛋白的特定位點。
首先,研究人員篩選優(yōu)化出插入效率高且正交的基因密碼子擴展體系,并在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上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之后,研究人員以釀酒酵母為模式生物,對其基因組進行改造,得到含有CTM核小體的酵母菌(pM56),即敲除基因組編碼的野生型組蛋白H3并表達CTM組蛋白H3突變體。組蛋白H3突變體可借助釀酒酵母基因密碼子擴展體系對其56位點進行非經(jīng)典氨基酸突變獲得。最終研究人員利用該技術在酵母組蛋白H3的56號位點上引入了乙酰化和巴豆;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與組蛋白H3K56位點巴豆;残揎椣啾,該菌株中組蛋白H3K56位點的乙;残揎椖軌驗獒劸平湍窪NA損傷修復提供更為有利的染色質(zhì)環(huán)境,且二者對其他位點翻譯后修飾豐度的影響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本研究通過化學生物學、合成生物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等跨學科交叉合作,基于釀酒酵母的基因密碼子擴展體系,探索性地將定點共翻譯修飾作為合成表觀遺傳學的研究手段,創(chuàng)造了另一種可能的生命形式,即通過人為引入共翻譯修飾氨基酸的方式維持酵母生命活動的生命形式。這一特殊的生命體不僅為探索真核生物組蛋白翻譯后修飾錯綜復雜的生物學功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為研究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翻譯后修飾的角色演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視角。
北京大學藥學院劉濤研究員、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羅小舟研究員和北京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劉小云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大學碩士生畢業(yè)生吳丹、博士后陳曉旭(現(xiàn)西北工業(yè)大學博士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云豐和北京大學博士生唐志恒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來源:中國科學報 刁雯蕙)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05570
作者:劉濤等 來源:《德國應用化學》
山東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jlkcpj.cn
北京時間5月30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羅小舟課題組和北京大學劉濤課題組、劉小云課題組的合作成果發(fā)表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研究團隊基于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創(chuàng)造了含共翻譯修飾(Co-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CTM)核小體的釀酒酵母菌株,進一步揭示了真核生物中不同類型組蛋白;揎椀纳飳W功能差異。
趙英明課題組2011年在Cell雜志上首次報道了巴豆;揎椀拇嬖冢谥蟮臄(shù)十年里,這一修飾已然成為了真核生物翻譯后修飾領域的研究熱點。巴豆;揎椗c乙酰化修飾密切相關,這是因為該修飾作為基因轉錄激活的標記,與乙;揎楊愃,都是酶參與調(diào)控的修飾過程,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同的修飾/去修飾酶。然而,研究表明巴豆;揎椏赡艽嬖诓煌谝阴;揎椙疑形窗l(fā)現(xiàn)的生物學功能。由于缺乏在組蛋白特定位點引入不同;揎椀难芯抗ぞ,研究人員將目光瞄準了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該技術通過與宿主生物正交的氨酰tRNA合成酶/tRNA對,將帶有特定;揎椀姆墙(jīng)典氨基酸(即CTM氨基酸)編碼到宿主目標蛋白的特定位點。
首先,研究人員篩選優(yōu)化出插入效率高且正交的基因密碼子擴展體系,并在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上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之后,研究人員以釀酒酵母為模式生物,對其基因組進行改造,得到含有CTM核小體的酵母菌(pM56),即敲除基因組編碼的野生型組蛋白H3并表達CTM組蛋白H3突變體。組蛋白H3突變體可借助釀酒酵母基因密碼子擴展體系對其56位點進行非經(jīng)典氨基酸突變獲得。最終研究人員利用該技術在酵母組蛋白H3的56號位點上引入了乙酰化和巴豆;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與組蛋白H3K56位點巴豆;残揎椣啾,該菌株中組蛋白H3K56位點的乙;残揎椖軌驗獒劸平湍窪NA損傷修復提供更為有利的染色質(zhì)環(huán)境,且二者對其他位點翻譯后修飾豐度的影響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本研究通過化學生物學、合成生物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等跨學科交叉合作,基于釀酒酵母的基因密碼子擴展體系,探索性地將定點共翻譯修飾作為合成表觀遺傳學的研究手段,創(chuàng)造了另一種可能的生命形式,即通過人為引入共翻譯修飾氨基酸的方式維持酵母生命活動的生命形式。這一特殊的生命體不僅為探索真核生物組蛋白翻譯后修飾錯綜復雜的生物學功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為研究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翻譯后修飾的角色演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視角。
北京大學藥學院劉濤研究員、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羅小舟研究員和北京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劉小云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大學碩士生畢業(yè)生吳丹、博士后陳曉旭(現(xiàn)西北工業(yè)大學博士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云豐和北京大學博士生唐志恒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來源:中國科學報 刁雯蕙)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05570